通常通过受污染的地下水长期接触砷,与人类 2 型糖尿病有关,并且有新的线索表明,男性在接触砷后可能更容易患这种疾病。
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新 研究 ——使用经过人类基因改造的实验室小鼠来揭示潜在的联系——显示,虽然暴露于饮用水中砷的雄性小鼠会患上糖尿病,但雌性小鼠却不会。
如果不使用表达人类砷代谢酶的小鼠模型,这些结果就不可能实现,因为正常小鼠处理砷的效率比人类高得多,并且在患糖尿病之前需要非常高的暴露水平。
“我们的论文为未来研究砷暴露如何导致糖尿病的机制、为什么存在显着的男女差异以及潜在的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,” 生理基因组学教授、该研究的资深作者Praveen Sethupathy说。
孟加拉国和墨西哥的地方性砷含量均超过安全限度,因此研究表明较高水平的砷暴露与 2 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关联。尽管这些研究的样本量很小,但它们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线索。
研究中的小鼠在饮用水中接触砷剂量一个月,虽然不致命,但足以促进 2 型糖尿病的发生。研究人员随后检查了与糖尿病有关的肝脏和白色脂肪组织。仅在人源化雄性小鼠中,他们就发现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。此外,在人源化雄性小鼠的肝脏和白色脂肪组织中,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 miR-34a 的生物标志物,它与 2 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疾病中的胰岛素抵抗高度相关。
该研究的第一作者、Sethupathy 实验室的博士生 Jenna Todero 说:“这表明 miR-34a 可能是一种筛查生活在砷含量高的地区的个体的潜在方法。” “如果您的 miRNA-34a 升高,您可能面临 2 型糖尿病发作或其他代谢功能障碍的风险。”
该研究由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超级基金研究计划资助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用户上传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